债权人在分立中有何权利?
1.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决定分立前,应当通知已知债权人,并通过公告等方式告知未知债权人。债权人有权获知企业分立的相关信息,包括分立原因、分立方案、债务承担计划等,以便评估分立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2.异议权:债权人如认为企业分立将损害其合法权益,有权在收到通知或公告之日起的法定期限内向企业提出异议。根据法律规定,企业需与提出异议的债权人协商解决债务清偿问题,或提供相应的担保。
3.求偿权:即便企业完成分立,原企业的债权人仍有权向分立后的企业主张债权。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债权人可以选择向任一分立后的企业或多家企业同时追讨债务。
4.请求担保权:若债权人对分立后企业的偿债能力存疑,有权要求企业或分立后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财产担保,确保债权的安全。这是基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防止因企业分立而使债权悬空。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了公司分立时对债权人的通知义务、债务承担方式以及债权人权益的保护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等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债权人知情权、异议权的行使方式及时间限制。
公司分立后工龄是否会连续计算?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依法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行为。这一过程涉及公司资产、债权债务以及劳动关系的分割与重新配置。关于公司分立后员工工龄是否连续计算的问题,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地方性规定来进行分析。
首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一条款保障了在公司分立过程中,员工与原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不因公司分立而自然终止,而是转移到分立后承继相应权利义务的新公司中继续执行从劳动合同连续性的角度来看,工龄应当连续计算。
其次,工龄连续计算对于员工的社会保险、年休假、经济补偿金等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社会保险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员工的工龄直接关联到其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资格和水平,以及年休假天数的确定。如果工龄因公司分立而中断,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合法权益,这不符合劳动法律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宗旨。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其相关实施条例,虽未直接规定公司分立情况下工龄计算方式,但其原则精神支持维护劳动者社保权益的连续性。
3.《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了职工年休假天数与累计工作年限挂钩,间接强调了工龄连续计算的重要性。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公司分立后,员工的工龄应当连续计算,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在实际操作中,若出现争议,还需结合具体案例细节,参考地方性政策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来进一步明确处理方式。
债权人在企业分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法律赋予其一系列权利以保障其经济利益免受不当损害。企业分立不应成为逃避债务的手段,而应遵循公平、透明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与债权人的关系。债权人应积极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建议债权人在此类情形下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得更具体、个性化的法律建议和帮助。